时间:2022-11-10
1、园区选择:园区建设要求疏松肥沃,土层深,排水良好,有机质含量丰富,ph在5.5-7.5之间。2.移栽:常规栽培,株行距控制在3-3.5m×3.5-4.5m左右。矮化密植栽培,株行距控制在2×3m或1.5×2m。3.管理:做好果园土壤改良、秸秆覆盖、施肥浇水、整形修剪等管理工作。 1.选择土壤质地好,土层深(60)cm以上)疏松肥沃,排灌条件好,有机质含量1.5%以上,地下水位1000cm以下平原花园或山坡(坡度控制在25°以下,以10-15°左右为宜)建园,土壤ph控制在5.5-7.5之间。2.果园要求距离主干道50m以上。二、移栽1.品种选择:如果是早熟和中熟品种,冬季有霜冻的地区选择栽培。若为特早熟品种和晚熟品种,则选择在温度和积温较高的地区栽培。移栽时间、密度:一般选择在春季2-3月或秋季9-10月左右进行移栽定植。常规栽培时,株距控制在3-3.5m行距控制在3左右.5-4.5m左右。若为矮化密植栽培,株行距控制在2×3m或1.5×2m或1×2m。3.移栽方法:移栽时,适当修剪根系和枝叶,然后将幼苗端正放置在定植穴中央,踩实时轻轻提起幼苗,确保幼苗根系伸展,与土壤完全接近。移栽后,浇上定根水。4.移栽后结果时间:移栽后第三年开始结果,第四年达到丰产水平,第五年进入盛果期,10年后逐渐下降。3、土壤管理1。土壤改良(1)深翻土:深翻土(主要包括扩穴和沟槽)可加深土层,改善柑橘根系生长环境,保证根系分布广泛,延长丰产期,提高抗逆性。深翻时,深度为60-80cm左右为宜。(2)种植绿肥:幼树树冠较小,种植绿肥可增加土壤有机质。冬季绿肥的主要种类包括满园花、燕麦、箭舌豌豆等,夏季绿肥的主要种类包括大豆、绿豆、印度豇豆。(3)培土:冬季一般选用防冻培土。培土时,选择无污染的池塘泥、河沙或附近肥沃的土壤,培育在树兜附近,等到明年春天气温升高。2.生草覆盖(1)果园行间生草,目前广泛应用于树盘覆盖,能有效抑制杂草的发生。(2)如果是人工草种,一般可以选择百喜草、白三叶草、多花黑麦草、藿香蓟等。如果是天然草种,一般选择根浅、茎短、病虫害类型不同于柑橘,有利于果树害虫天敌和微生物活动,如野生艾蒿、狗尾草、空心莲子草、马唐、商业陆等。3.秸秆覆盖(1)高温、干旱、严寒时,用秸秆等物覆盖树盘,可起到保水、保肥、防寒、防旱的作用。(2)保持覆盖物和柑橘树干10cm覆盖厚度约为15-20cm左右为宜。四、施肥管理1。对于幼树,每年施肥4-6次,分别是春梢、夏梢、秋梢和新梢。结果树施肥分为四个时期,其中柑橘发芽前10-15天左右施用发芽肥,施肥量占全年施肥总量的15-20%,以速效氮磷肥为主。稳谢四分之三至第二次生理落果前施用稳果肥,施肥量占全年施肥总量的5%,以氮肥为主,同时施用磷肥。7月下旬至8月上旬施用壮果肥,施肥量占全年施肥总量的40%,以速效氮磷钾肥为主,同时施用有机肥。果实采收前后施用果肥,施肥量占全年总量的35-40%,以有机肥为主。2.1年生树,每亩果园500-6000kg厩肥,2.5-4kg尿素。2年生树,每亩果园750-1000kg厩肥,4-5kg尿素。3年生树,每亩果园1250-15000kg厩肥,5-7.5kg尿素。前一年,每亩果园施用1750-22000棵树kg厩肥,10-13.5kg尿素,10-13.5kg过磷酸钙,16.5-21kg氯化钾。每亩果园施果树4000-5000kg厩肥,25-35kg尿素,25-35kg过磷酸钙,37.5-45kg氯化钾。3.新梢生长期,叶面喷0.3-0.5%尿素 磷酸二氢钾溶液0.2%。开花期间,叶面喷洒0.2%硼砂 尿素溶液0.3%。幼果期,叶面喷洒0.2%磷酸二氢钾溶液或0.3%尿素溶液,1%磷酸钙浸出液。当果实迅速膨胀时,在叶面喷洒0.2%磷酸二氢钾溶液。5.水分管理1。坐果期(4-6月)为雨季,如遇高温天气,应加强开沟排水。2.果实膨胀期(7-9月),注意及时浇水。3.果实成熟期(10月至收获),需水量少,一般不需要浇水,除非天气太干燥。4.停止生长期(收获后至次年3月),需水量相同,一般不需要浇水。若过于干旱或冻害,应适当灌水。六、整形修剪1、柑橘常用树形主要包括天然圆头、自然快乐和矮干多枝。2.幼树修剪(1)抹芽放梢:幼树每年可以放三次春梢、夏梢和秋梢,其中早发的零星芽在生长季节可以抹去,整齐的夏秋梢可以自然抽生,不需要抹芽放梢。(2)摘心:枝梢过长时,一般新梢长度为20-30cm左右为宜。3.成年树修剪(1)冬季修剪,一般在果实收获后至春季萌芽前进行。若为夏季修剪,一般在萌芽后至果实收获前进行。(2)冬季修剪时,最多可剪去总叶量的20-25%左右。夏季修剪时,最多不超过总叶量的15%。全年修剪去叶量控制在15-30%左右。(3)如果是大年树,修剪量控制在20-25%左右。若为小年树,修剪量控制在15%左右。若为稳产树,修剪量控制在20%以内。 本文结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