棉花枯萎病是由什么引起的

时间:2022-11-10
棉花枯萎病的病原菌是尖孢镰刀菌,原因是土壤温度高(土壤温度为20℃开始发病,25-30℃时间是发病高峰期)。田间土壤湿度过高,有利于细菌繁殖,加重病情。土壤中的线虫危害严重。棉花本身抗病性差。5.播种前未深耕深翻,基肥施用不足,施肥不合理,植物生长弱。 一、棉花枯萎病原菌 尖孢镰刀菌是棉花枯萎病的病原菌。 二、棉花枯萎病的原因 1、温度 (1)土温上升至20℃随着土温逐渐升高,病情逐渐恶化,直到土温为25-30℃棉花枯萎病发病高峰期形成。 (2)土温上升到33-35℃当病害停止发展时,但当秋季气温下降时,棉田会出现第二次高峰。 2、湿度 降雨较多,雨水分布均匀,土壤湿度较高,有利于细菌的繁殖和扩张,病情往往较严重。当降雨较少且相对集中时,发病率较轻。 3、棉花品种 不同类型和品种的棉花对棉枯萎病有不同的抵抗力。一般来说,中棉的抗病性强于陆地棉,木棉和岛棉的抗病性弱,容易感染疾病。 4、土壤线虫 (1)土壤线虫是棉花枯萎病菌的传播媒介,有助于传播病菌,从而提高棉花枯萎病感染的概率。 (2)土壤线虫不仅会损害棉根,为细菌入侵提供机会,还会降低棉植物的抗病性,进一步增加感染棉枯萎病的可能性。 5、田间管理 (1)地势低洼,排水条件差,田间湿度高容易导致棉花枯萎。 (2)病菌主要分布在地表以下20种cm在左右土层中,如果棉花种植前没有深耕深翻,病菌数量会越来越多,从而加重病情。 (3)基肥施用不足,施肥不合理,导致植物生长不良,抗病能力弱,增加染病概率。 本文结束

大家也在看

0.132601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