平菇生产中,由于栽培环境和堆肥不当,以及管理不当或受恶劣天气的影响,小菇常会缩水、变黄,最后倒在菇床上,有时还会造成幼菇成批死亡,严重影响产量和质量。那么幼平菇死亡的原因是什么?和小编一起来看看吧。
1、温度过高
原基形成后,若菌盖持续暴露在30度以上的高温下,菌盖会逐渐枯萎,最终导致幼菇大量死亡,严重影响产量。在这种情况下,应合理控制菇棚温度。出菇期气温过高时,可喷洒井水,降低菇棚温度。如果是室外栽培,可用厚草帘或稻草盖住菌菇。棚内要遮荫,避免阳光直射,同时要注意经常通风,尽量降低菇棚内的温度。
2.水分不足
平菇幼芽形成后,若菇房或棚内空气相对湿度低于80%,幼菇就会因缺水而枯死。更高。因此,出芽后每天要在菇棚内喷水4-5次,使空气湿度保持在90%左右,这样才能使幼菇发育良好。但也要注意喷水,尽量少、均匀、细。如果喷水量大,也会造成幼菇腐烂死亡,一定要注意。
3、喷水过多
平菇子实体膨大,此时需要保持较高的空气湿度。如果喷水量过多,子实体会迅速膨胀,容易水肿,最终变黄化脓,极易感染病菌。死。因此,菇棚或菇房喷水时,应将水均匀喷洒在地面和四周的墙壁上,切忌直接喷在子实体上。同时要掌握正确的水量,不宜喷太多。
4.通风不良
除了温度和湿度外,通风也是影响幼菇生长发育的重要因素之一。当室内二氧化碳浓度超过0.5%时,幼菇极易结成拳头或大脚菇,柄粗,菌盖小。因此,平时要注意通风,保证室内空气清新,尤其是高温季节,以免形成大量的畸形菇。
以上就是对平菇幼虫死亡原因及防治方法的介绍。我希望它可以帮助你。如果您想了解更多,请关注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