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虾高位池养殖技术

时间:2022-09-03

1、准备工作:选择水源充足、排水灌溉方便、水质优良、地形平坦的地方,做好污水排放和排水管道,配备氧气机和深水机,然后清理池消毒处理,消毒后肥水,一般可使用有机肥、无机肥或肥水结合。

2、幼苗放养:选择早晚放苗,幼苗规格应统一,进入池头3天不能喂食,然后逐渐增加喂食次数。

3.日常管理:做好水质、喂养、底质改良、增氧、巡池、病害防治等工作。

一、放苗前的准备工作

1、池塘准备

养殖池应尽可能靠近海边,以确保水源充足、排灌方便、水质优良、地形平坦、风浪小。养殖水深应达到2.5m,每池还应配备4台1.5千瓦浮式增氧机和2台深水机。最关键的就是一定要做好排污以及进排水管道,进排水区域分隔要比较远,排污口位置要高于海平面,尽量减少交叉污染。

2、清塘消毒

用高压水枪冲洗池底和池壁,彻底冲走有机污垢。同时,池底用漂白粉消毒,保持沙层清洁,打开后不留黑色有机质。此外,还应使用二氧化氯、福尔马林等适当的消毒剂进行消毒。根据实际情况,池塘可以干燥3-5天。

3、进水处理

地下井淡水和海水采用沙子过滤器,即将过滤管埋在海滩上提取过滤水,但如果没有沙子过滤井的条件,也可以直接提取海水。水产养殖用水需要通过沉淀、曝光活化、消毒、氧气机氧气曝气、筛网过滤(早期网80-100,中后期 进入虾池20-40目)。

4、肥水

肥料和水通常使用有机肥料或无机肥料,也可以根据实际情况结合使用。有机肥料主要是将动物粪便发酵成池塘肥料和水,无机肥料一般选择尿素、磷肥、复合肥和一些藻类生长剂。

二、苗种放养及前期管理

1、放苗

幼苗时间一般应选择清晨或晚上,以避免在恶劣天气下幼苗。高池的幼苗密度一般为:3-4万尾/亩(南美白对虾)、5-7万尾/亩(日本对虾) 。注意选择活动能力强、规格整齐、体色一致的虾苗,规格应达到1cm以上,南美白对虾的规格可在0.5cm以上。

2、前期管理

苗种入池后3天内不投喂饲料,利用虾池内培育的天然生物饵料。3天后每天喂食2次,然后逐渐增加喂食次数。投喂应遵循“早晚多投,白天少投;周围多投,中间少投;虾苗多的地区多投,少投”的原则。早期喂养,选择一定量的优质虾片“利饵多”作为虾苗的开口料,能为虾苗生长提供各种营养。

三、日常管理

1、水质管理

虾苗放养时,保持水的透明度300cm,溶氧≥6mg/L。虾苗入池后30天,根据水色少换水,主要是加水(每天加水量10cm左右)。换水量视情况而定,一般每天换水量为20%-35%,每天排污,保证良好的水质。池水定期测试pH并根据水质定期调整光合细菌或芽孢杆菌,确保池水新鲜、活、嫩、凉。光合细菌一般每7-10天施用一次,用量为2次ml/m³。

2、饲喂管理

根据不同的生长阶段喂养不同类型的饲料,根据气候、水质、温度、虾的状态和进食时间灵活调整进食量,吃1小时左右,少,水质好,水质差,雨天、台风、寒冷,虾壳少,虾壳多。每10天在饲料中混合0.2%Vc及免疫多糖、鱼油等,以提高对虾的免疫力。

3、底质改良

高水平池对底质的要求高于土壤池。在繁殖过程中,水中死亡的藻类和残留的诱饵粪便等有机杂质容易沉降并粘附在底膜上。由于高水平池底部没有活性底泥的缓冲,底部稍脏就容易腐烂,滋生有害细菌。定期使用沸石粉、活细菌和光合细菌可以帮助改善底质,并使用一些底部改性产品来减少底部污垢分解的毒性,降低虾的死亡率。

4、增氧措施

科学合理地使用理地使用,雨天和高温天气应打开。育种第20-30天,黎明前2-3小时;第30-40天,黎明前3-5小时;第40-60天,半夜5-7小时,中午2-3小时;60天后全天启动。

5、勤巡塘

坚持对池塘的观察,每天早、中、晚巡逻一次。池塘巡逻工作包括:观察水的颜色和透明度,检查虾的生长活动,调整诱饵量,确定是否需要打开氧气增强器。定期检测池水盐度、溶解氧pH价值、氨氮、亚硝酸盐浓度等,详细记录养殖日志,每半个月检测虾的长度和体重。

6、病害防治

疾病防治主要是生态疾病防治,主要防治手段包括:彻底清理池塘消毒,减少底部污染;选择强虾育种;喂养优质全价饲料;支持氧气、消毒、蓄水、沉淀等设施;保持水质稳定和生态平衡, 定期进行水质检测,发生病害时应适当增加换水量和消毒;排放的污水集中在处理池过滤、沉淀、吸附、净化后排放到外海。

大家也在看

0.120754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