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芨是兰科和白芨的一种植物物20-50厘米,叶4-5片。白芨又称连和草、甘根、白给、若兰、朱兰、紫兰、紫蕙、百里、地螺、白鸡娃、白根、羊角七。
白芨种类繁多,品种70多种。根据设计和颜色可分为黄色、白色和紫色。根据体型可分为大白芨、小白芨和巨茎白芨。根据含糖量的差异,可分为糯白芨和水白芨。根据外观,可分为蝴蝶、圆形、羊角、三叉和龟白芨。
种植条件白芨喜欢温暖潮湿的环境,不耐强光直射,能在散光下生长良好,如野生山谷林下。
白芨喜欢温暖的环境。如果夏季温度超过35度,空气相对湿度超过80%,不利于其生长。冬天不耐寒。当环境温度低于10度时,白芨停止生长,霜冻出现时很难越冬。
适用于白芨种植区白芨喜欢温暖潮湿的环境,所以一般生活在长江中下游。中国有四种种植品种,包括白河、华白河、小白河和黄白河。白河广泛分布在河南、陕西、甘肃、山东、安徽、江苏、浙江、福建、广东、广西、江西、湖南、湖北、四川、贵州、云南等省区。
种植时间适合在温暖的季节播种,一般在春季3月初种植,此时万物复苏,气温开始升高,空气湿度高,种植成活率高。
白芨种植效益白芨的种植效益与种植技术、市场需求和价格有关。白芨的生长周期相对较长。播种后收获需要3年时间。每亩土地可生产约700公斤白芨。市场价格为每公斤60元,每亩土地产值约5万元。减去成本,每亩土地净利润约2万元。









